乐埋屋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9章 秋收大典黎民百姓(第1页)

第八十九章:秋收大典,黎民百姓

时间过去了十几天,万众瞩目的秋收大典开始举办了。

深秋的清晨,应天府的宫城布满了一层微风吹不散的薄雾,淡淡的薄雾带着水汽如影随形。

晨钟敲响,京城外城郭十六扇大门开始打开,无数在城门外等候的商贩,百姓,车马,都开始陆陆续续的进城。

街道上,各家铺子也都纷纷开始收拾,叫卖起来。

诗经之中对秋收大典的概述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仲春己亥日,皇帝亲自下地耕种。

直至深秋,奏闻结实,择吉日,贮之神仓。

皇帝作为古代社会最高的统治者,以天地为自己权力的赋予者,所以在祭祀天地之上,皇帝尤为重视。

而统治最好的表现形式,不是对臣民呼来喝去,也不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而是表率。

春天有春耕节,天子亲自扶梨。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秋天与之对应便有秋收大典,天子祭拜上苍,参拜掌管风雨农事的神仙,亲自参与皇田的秋收。

礼部尚书陶凯主持此次祭祀。

这一次的秋收大典其实是延迟举办的。

因为这一次秋收收的不是稻子,不是麦子。

而是洪薯。

一大早,朱元璋就带着马皇后出现在了奉天殿。

百官刚要参见陛下,就发现今日皇帝有些不一样。

怎么……穿着布衣?

礼部尚书陶凯也有些诧异。

陶凯乃当世大儒,当今大明天下文坛之首,不在浙东四夫子之列,是因为他的才学和声望远超其他四人。他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很长,不过一直只是偏向于辅佐,并不参与政事,所以在大明朝的官场之中名声不显。

“陛下,你这是……。”陶凯不解。

朱元璋牵着马皇后的手,笑呵呵的道:“秋收大典,穿着锦衣华服下地像什么样子?”

“还是穿着这身下地好!”

“可礼制……。”陶凯还欲要拿礼制来说事。

一旁的宋濂拉了拉陶凯的袖子,老神在在的闭着眼站在那里。

陶凯会意。

这位皇帝爷,哪里是肯遵循礼制的人?

不过这时候,站在太子朱标身边的朱棡笑道:“陶尚书,礼制虽好,却也有不合时宜之处,这秋收大典本就是农事。”

“举办的目的也是为了祭祀神农,亲和百姓。让大明亿兆百姓知道,皇帝也在关心农事,在乎百姓吃饱穿暖。”

“若是着礼服,那未免过于高高在上!这和我大明天子亲民善政的理念不符合。”

“况且,若是开创了礼制先河,为万民敬仰,那陶尚书岂不是也可在史书留名?后世人之人身着素衣,劳作于田间地头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到洪武年有您这一位开明善解,为国为民的礼部尚书?”

一番话说完,陶凯脸色有些惊诧的同时,挂满了惊喜之色。

史书留名,乃是文臣毕生所追求。

站在上面的朱元璋插着腰,看了一眼马皇后,不解道:“这小子现在怎么油嘴滑舌的?说话一套套的,一股子酸儒气。”

马皇后嗔怪一声:“说什么呢。”

陶凯回过神来,刚想说话,却不料晋王殿下紧接着又出列躬身道:“儿臣为大明贺,为天下贺!大明有父皇如此明君,以身作则,百姓必将感召圣恩。”

“古来君王,越是贤者,越要重视春秋之典。”

“而父皇登基以来,年年秋收亲力亲为,如此之举,实乃百姓之福,大明之福!”

热门小说推荐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极品对手

极品对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